期刊文献+

“转弯路上”:柳青在延安时期的文学现代化探索——基于柳青“交待材料”与“批判材料”的讨论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一般认为,柳青对中国文学现代化的探索集中体现在《创业史》的创作过程中,尤其是1957—1958年《创业史》第三稿艰难的写作过程,传达出柳青对“新”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手法的突破。本文通过考察柳青在延安时期(1938—1951年)的文艺创作,讨论柳青的文学现代化探索如何始于延安,发展于延安。具体来讲,延安时期的柳青,首先完成了“人民”立场的改造与转变,改造始于《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而非《讲话》,转变则发展于《种谷记》的创作过程。其次,柳青在延安时期经历了从“自然主义”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认识转变过程,这一转变伴随着对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相应的文学手法(技巧)的探索。再次,柳青在延安时期的立场转变、创作经验及其理论学习,催生了其在新中国对于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热情与探索。因此,柳青对中国文学现代化的探索既是观念的,又是手法(技巧)的;既是实践的,又是理论的。
作者 刘芳芳
机构地区 延安大学文学院
出处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37,共7页 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基金 陕西省教育厅项目“柳青在延安时期的美学探索”(21JK0434)的阶段性成果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