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意义体”在“中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转变阶段是一个重要的枢纽概念。我指出学界对“意义体”观念有三种阐释,分别是“保守”“正面”和“超越”阐释。我认为这些阐释的主要缺憾在于它们没有考察“中期”维氏主要哲学文本《大打字稿》;因此,我提出以《大打字稿》为核心对象的“中立”阐释路径;我基于“中立”阐释路径对已有阐释做了分析和反思;我发现“中期”维氏对“意义体”分析的目的是要祛除那种把语言的意义当作一种实体、感觉、词语之间的运算等错误的理解。词语的意义背后不仅不存在那种所谓的“意义体”,而且这种“意义体”本身也对词语的意义和实用规则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维特根斯坦在《大打字稿》中分别给出了三个论证来批评“意义体”观念。这三个论证分别是意义的“反形式”论证、意义的“内容”论证以及意义的“反实体化”论证。词语意义的“内容”论证认为每个词语之间的差异在于这些词语背后所隐藏的“实体”。维氏以逻辑规则“否定”为论点,提出了意义的“反实体化”论证。根据我的分析,上述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意义体”隐喻是一种哲学虚构。语词的意义背后无物隐藏。我们在词语的使用过程中理解、学会了词语的意义。我们对词语具体使用的描绘就是对词语的意义的解释。词语的使用规则就是语法,因此对词语的使用的考察也属于语法考察范畴。简言之,“中期”维氏对“意义体”隐喻的批判的目的在于批评传统的语言意义理论以及《逻辑哲学论》中持有的“意义的指称论”;他在当时逐渐探索并寻求从使用的角度来考察语言的意义和语言意义的理解。
出处
《外国哲学》
2023年第1期102-138,共3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维特根斯坦学派”研究(项目编号:21BZX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