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图像交往还是图像异化?——图像交往论视野下对图像文化批评的梳理和回应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当代生活世界之中,各式各样的图像越来越多地扮演起主体之间交互行动乃至于平等交往的媒介,图像充当主体间交往的解分化力量也成为一种言语行为交往之外的可能性。然而,基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学术视野则更加聚焦当代图像对社会和主体的异化力量。无论是保罗·维利里奥还是雷吉斯·德布雷,都对标机械复制时代之前的"光韵"图像,认为今天的图像是肤浅和可被系统利用的视觉机器,或是存在潜在的奴役遮蔽的力量。这样一种学术视野,不仅没有看到当代图像物感层面的解放力量,也没有对图像交往的"应然"和"实然"层面进行分梳,这就使得一种非规范性视野的文化批评错失了图像交往解放的、平等的、具有交往潜质的解分化力量。不过在实然的社会实证层面,不妨将这种声音当作一种对图像交往背后社会规范性结构的警惕,提醒我们时刻牢记对图像交往背后平等、开放规范的当代社会机制的呼唤与建构。
作者 张一骢
出处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20年第3期227-239,共13页 Cultural Studies and Literary Theory
基金 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当代城市公共宣传图像的接受与交往研究——以成都市公共宣传图像为例”(19CH194)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5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