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文化诗学看文学研究及学科设置的局限性——仅以现代文学、文艺学研究为例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从中国文化诗学的角度,反思了"时限论""文学"范畴和西方"文化研究"对目前文学研究的严重局限,阐述了中国文化诗学突破这些局限的新观念、新方法,强调了中国文化诗学既主张突破文学学科性,进行多学科综合的愿望;又主张坚守文学性及学科的特殊性,加强研究者的文化素养,进行知识谱系更新、观念更新,提高研究质量,将我们的文学研究推上新局面,使其达到新境界。
作者
顾祖钊
机构地区
安徽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19年第3期109-123,共15页
Cultural Studies and Literary Theory
关键词
反思文学研究
学科设置局限性
中国文化诗学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7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顾祖钊.
文化诗学是可能的和必要的[J]
.文艺争鸣,2011(7):32-40.
被引量:7
2
陈太胜.
走向文化诗学的中国现代诗学[J]
.文学评论,2001(6):41-45.
被引量:21
3
刘再复.
论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原理[J]
.文学评论,1984(3):24-40.
被引量:50
4
易鲜花.
阿Q典型性格探源[J]
.时代文学(上半月),2007(3):21-23.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刘再复.
论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原理[J]
.文学评论,1984(3):24-40.
被引量:50
2
蓝冬冬.
试论阿Q的悲剧性格[J]
.琼州大学学报,2006,13(1):64-65.
被引量:1
3
季羡林.《读朱自清的“背影”》,《季羡林散文全编》三.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第184.185页.
4
蔡傅编《吟窗杂录孰上),清人陈应行辑录本.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425页.
5
山东师大中文系编《中国现代作家谈创作经验》上册,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6、7、22页.
6
叶以群主编《文学基本原理》,上海文艺出版社1963年版,第28-29页.
7
[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处于跨国资本主义时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学》见张京媛等编译《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39页,第240页、第239页.
8
恩格斯.《致劳拉·拉法格》,《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77页.
9
[苏]斯托诺维奇《审美价值的本质》凌继尧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31页.
10
海登·怀特.《作为文学虚构的历史文本》[A].张京嫒主编.《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C].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63页.
共引文献
75
1
曹立波.
“文史互证”何以可能——以百年红学为例的考察[J]
.文学评论,2021(2):34-41.
被引量:9
2
陶东风.
新时期与新时代:文学的传承与创新[J]
.美学与艺术评论,2019(1):40-51.
3
叶虎.
20世纪中国文学典型论局限分析[J]
.怀化学院学报,2002,21(4):43-46.
4
杨扬.
什么是中国“当代文学”——对一个文学史问题的回答[J]
.扬子江(评论),2008(4):1-7.
被引量:3
5
陈太胜.
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的关联与界限——重识文化诗学[J]
.江西社会科学,2004,24(6):40-44.
被引量:5
6
管宁.
文化研究:现实背景与未来选择[J]
.河北学刊,2004,24(5):119-122.
7
刘洪一.
文化诗学的理念与追求[J]
.学术研究,2003(12):129-131.
被引量:1
8
张京霞.
杜甫“三别”的审美特征[J]
.杜甫研究学刊,2000(1):33-37.
9
李茂民.
文学理论的危机与走向——“文化诗学”研究述评[J]
.理论与创作,2005(5):7-10.
被引量:2
10
旷新年.
莫言的《红高粱》与“新历史小说”[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7(4):96-101.
被引量:15
1
洪永稳.
从高度融合走向理论创新:评顾祖钊主编《文艺学教程——中国文化诗学的新阐释》[J]
.文化与诗学,2019,0(1):322-330.
2
蒋述卓.
谱系梳理与理论反思——评陶水平《文化研究的学术谱系与理论建构》[J]
.中国图书评论,2020,43(2):115-118.
3
赵世明.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考核方式探讨[J]
.甘肃教育,2020(11):37-37.
4
于京一,郑江涛.
在历史与个体间的诗性飞扬——论张翎长篇小说《阵痛》的诗学突破[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8(1):220-233.
被引量:1
5
邵玲芝,马银琦,朱军文.
多种学科分类标准在高校运行中的应用、冲突及其治理[J]
.江苏高教,2020(8):21-27.
被引量:4
6
潘晓伟.
以“植物种植”为支点浅谈综合探究活动的实践性[J]
.读天下(综合),2020,0(22):0273-0273.
7
《长江学术》编辑部.
《长江学术》稿约[J]
.长江学术,2020(3).
8
赵诗华.
中西融合、古今汇通与理论创新——顾祖钊先生中国诗学思想述评[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9(3):381-390.
9
郑玉明.
王元骧与“审美反映论”的理论建构[J]
.天中学刊,2020,35(3):6-17.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1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