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阐释的最初出发点是传达、理解。但经过西方文论几次重大转向之后,阐释从原先追求意义的唯一有效性转向了承认意义的多元性和含混性,最终甚至瓦解了追寻意义之行为的意义,否定意义本身的存在。针对以反理性、反基础、反逻各斯中心主义为总基调的西方主流阐释学,张江的"公共阐释"从阐释的本质目的、具体路径及条件约束,即阐释的’向度、可能与限度出发,为我们提供了具有范式意义的讨论文本,实现了阐释行为的私人性和公共性、阐释"起源"与"效准"、个体阐释与公共约束、澄明性与必要性、构建性与超越性的统一。当然,西方阐释学作为"公共阐释"的批判对象,应对其理论资源进行具体、丰富的辨识;张江试图建构当代中国"公共阐释"理论的目标也是一项远未完成的计划,亟待进一步推动相关研究。
出处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19年第1期246-255,共10页
Cultural Studies and Literary Theory
基金
“西南民族大学2018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8SQN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