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剧学学人”撰理史论到的伶自人我述调史适:——从1934年《剧学月刊》栏目调整说起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剧学月刊》以“剧学”理论为标榜,试图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戏剧理论体系,成为民国时期直至当下中国戏剧研究的范本与参照系。另一方面,尽管在其《发刊词》中阐明“剧学”理论的内涵、外延与实践方案,但在具体行进的过程中仍出现许多偏差与讹误之处,《伶工专记》栏目即是一例。1934年刊物改版后,《剧学月刊》同人开辟伶工研究的新形式,以王瑶卿的两部以“口述史”为方法写就的“自叙传”为代表,以其“形式的意味”联系读者、注重现实、导向实践,从而完成“剧学”理论的自我调适,同时完善了“剧学”理论体系。这份理论遗产同样值得当下戏曲研究借鉴、实践与深化。
作者 姜岩
出处 《中华艺术论丛》 2023年第1期203-212,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码头与民国戏曲发展关系研究”(2018BB06015)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27

  • 1程永江.程砚秋史事长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 2刘守鹤.谭鑫培专记.剧学月刊,1932,.
  • 3傅芸子.中国戏曲研究之新趋势[J].戏剧丛刊,1932(3).
  • 4张伯驹.北京国剧学会成立之缘起[M]//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京剧谈往录.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
  • 5《剧学月刊》编辑部.本刊启事[J].剧学月刊,1935,4(1).
  • 6傅芸子.发刊词[J].戏剧丛刊,1932(1).
  • 7凌霄.剧学月刊述概[J].剧学月刊,1932,1(1).
  • 8凌霄汉阁.独立评论[J].剧学月刊,1934,3(1).
  • 9子彝.通信一:《读伶及其他》[J].剧学月刊,1932,1(8).
  • 10曹心泉,陈墨香,王瑶卿,等.程长庚专记[J].剧学月刊,1932,1(1)..

共引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