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剧学月刊》以“剧学”理论为标榜,试图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戏剧理论体系,成为民国时期直至当下中国戏剧研究的范本与参照系。另一方面,尽管在其《发刊词》中阐明“剧学”理论的内涵、外延与实践方案,但在具体行进的过程中仍出现许多偏差与讹误之处,《伶工专记》栏目即是一例。1934年刊物改版后,《剧学月刊》同人开辟伶工研究的新形式,以王瑶卿的两部以“口述史”为方法写就的“自叙传”为代表,以其“形式的意味”联系读者、注重现实、导向实践,从而完成“剧学”理论的自我调适,同时完善了“剧学”理论体系。这份理论遗产同样值得当下戏曲研究借鉴、实践与深化。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码头与民国戏曲发展关系研究”(2018BB06015)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