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從無名到無爲——基於北大漢簡《老子·下經》首尾兩章的校勘和釋讀

From “No-Name” to “Non-Action”: Based on the Collation and Explication of the First and Last Sections of the Laozi (Latter Part) in the Peking University Han Bamboo Strips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結合古本《老子》和傳世本《老子》,對北大漢簡《老子·下經》首尾兩章進行校勘和釋讀,並重點對首章兩種不同的句讀方式進行比較和辨析。"無名,萬物之始"描述的是一个"以道觀之,物無貴賤"、萬物渾然一體的宇宙,這一視角也是對以人類、以"我"爲中心的否定和超越;"有名,萬物之母也"則是人類這一觀照主體的出現以及給萬物命名這一活動,産生了萬物的差等和分别,因此説"有名"是"萬物之母"。"恒無欲也,以觀其妙"是個體通過"致虚極、守静篤"等方式達成"與天爲一"境界,這是"宇宙我";"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徼"是與宇宙萬物剥離並且凸顯其個性存在的主體之"我",帶着一定的價值判斷去感知、辨析萬物之間最爲細微的差異,並以此展現生命的獨特性,這是"個體我"。老子所闡述的這兩種妙境分别涉及個體與宇宙的交互融合、個體生命本真的覺醒。孤立地處在單一視角或單一境界,都尚未把握老子眼中宇宙萬物的全體實相。"玄之又玄之"則是觀照宇宙萬物時"無欲"和"有欲"兩種不同視角的變换以及相應生命境界的切换,"衆妙之門"即這一切换的門徑。北大漢簡老子《下經》始於以"無名"觀照世界,闡述了道、萬物、人這三者在老子思想體系中的關係;終於"道恒無爲"的政治哲學,指明了人類獲得切實幸福感受、通往恒久繁榮的道路。從"無名"之宇宙論到"無爲"之政治哲學,是貫穿《下經》乃至老子思想體系的一條重要軸綫。
作者 吴文文
出处 《诸子学刊》 2020年第1期89-102,共14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老子》研究”(14YJCZH163)階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6

  • 1北宋·陈景元.《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岛邦男.《老子校正》,第55页.
  • 2太田晴轩.《老子全解》卷一,第6页,载严灵峰编.《无求备斋老子集成续编》,台北:艺文印书馆,1972年,第240册.
  • 3成玄英.《道德经疏义》,见蒙文通.《道书辑校十种》,成都:巴蜀书社,2001年,第377页.
  • 4李若晖.《道之隐显(下)-(老子)第一章阐微》,《哲学门》总第21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91-192页.
  • 5廖名春.《老子》首章新释[J].哲学研究,2011(9):35-42. 被引量:10
  • 6张敬梅.从“玄之又玄”到“重玄”的演变[J].宗教学研究,2004(1):133-137. 被引量:2

共引文献1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