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同一类型的方言接触会在不同的环境中产生相同的语音变化。台湾部分客家方言在周边闽南话的强势影响下,吸收了其具有代表性特征的双唇浊塞音声母b-,并最终取代了原有系统中的唇齿浊擦音声母v-。文章透过同源异境的观察视角,借由移民原乡与台湾不同落籍地"诏安腔"客家话的共时比较,利用材料中存留的痕迹及空间上的不同分布,重新探讨了这一声母的起变源头并推演出其扩散过程:闽南话中的b-声母是演变产生的外部动因;客家话系统中的微母字最早开始演变,b-声母通过m-声母进入到客家话系统,继而影响了与其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相近的声母v-,并进而进行了类化扩散,直至完全代替v-声母;v-声母系由高元音强化摩擦而来这一特性也是其易于被替代的内部原因。福建及广东部分地区的客家话、官话在与闽南话的接触下也产生了b-声母。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音韵的特殊性是方言接触下容易产生音变的原因并影响着语音演变的发展方向。
出处
《东方语言学》
2020年第1期30-37,共8页
Journal of East Linguistics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同源异境视野下闽粤台客家方言的音韵源流与嬗变”(项目编号:17YJC740063)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