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统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的《邓稼先》一文,是由"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挚友杨振宁先生所写。对于这篇文章,学生普遍感觉很枯燥。一来是年代的间隔,学生对于文本的语境缺乏深切的体验。二是阅读口味的变化,文中的古诗词、歌词、电报内容等,学生没有阅读的兴趣。学生与文本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距离,这既是教学的障碍,同时也是教学的契机。王荣生教授说:"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角度讲,可以归结为以下三句话:学生不喜欢的,使他喜欢。学生读不懂的,使他读懂。学生读不好的,使他读好。也就是说,老师要教的,是学生不喜欢的地方、是学生读不懂的地方、是学生读不好的地方。"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教师引导学生逐步缩短与文本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