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非正式会谈》的跨文化传播及其启示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非正式会谈》通过在文化相对论与共性话题之上搭建文化交流平台,直面各国性别话语权差异,努力消除对各国的刻板印象,为全球化时代如何实现各国文化群体间的交流与传播提供了良好范例,也为其他文化访谈类节目做好跨文化传播、促进世界范围内各文化群体友好交流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作者 朱程煜
出处 《新闻传播》 2024年第10期16-18,共3页 Journalism Communic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43

  • 1任平.走向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J].中国社会科学,1999(1):53-69. 被引量:93
  • 2顾彬,王祖哲.“只有中国人理解中国”?[J].读书,2006(7):14-22. 被引量:20
  • 3萨丕尔.《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陆卓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
  • 4爱德华·霍尔.《沉默的语言》,刘建荣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06页.
  • 5詹姆斯·W·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丁未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年,第26-28页,第28页.
  • 6唐君毅.《人文精神之重建》,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4年,第601页.
  • 7唐君毅.《人生之体验》,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5年,第150页.
  • 8华纳.《被“标签化”的中国人》[J].瞭望东方周刊,2007,(36).
  • 9龙应台.《文化是什么?》,《中国青年报·冰点》2005年10月19日.
  • 10Giles, H., Mulac, A. , Bradac, J. J. & Johnson P. "Speech accommodation theory: the first decade and beyond. "Communication Yearbook (10). Ed. M. McLaughlin. Newbury Park, CA, Sage,1987.13-48.

共引文献44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