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网络社会中社会区隔的重塑与消弭——基于人际传播的视角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人际传播是形成与消弭社会区隔的重要途径。而在不断兴起的互联网社会下,不仅影响人际传播因素的不断变化,也颠覆了传统社会中人际传播改变着人际传播的方式和格局,提升人际传播效果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社会区隔,但是网络社会依然依存于现实社会。互联网的发展通过不断改变传统的人际传播以使得网络社会中的社会区隔以隐性化的方式存在于人际传播中。
作者
王佳瑾
机构地区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新闻传播》
2023年第22期27-29,共3页
Journalism Communication
关键词
人际传播
网络社会
社会区隔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C912.1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邓鹏.
建构身份认同:论网络语言符号的社会区隔功能[J]
.新闻世界,2015(8):305-306.
被引量:5
2
段吉方.
文化区隔与趣味判断:布尔迪厄的文化区隔理论及其美学批判[J]
.社会科学辑刊,2021(6):175-181.
被引量:9
3
辛勇亨.
浅析费孝通“差序格局”理论[J]
.今古文创,2021(36):62-63.
被引量:1
4
曹静.
社会区隔的文化隐喻与实践——品味《区分》[J]
.西北民族研究,2019,0(3):199-206.
被引量:6
5
于黎冰.
互联网语境下共通语意空间的变化研究[J]
.科技视界,2015(3):156-156.
被引量:1
6
李军林,刘英.
论中美人际交流模式的差异及原因[J]
.株洲工学院学报,2002,16(3):72-74.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卢保娣.
浅析《乡土中国》中的“差序格局”[J]
.安阳大学学报(综合版),2004(1):77-79.
被引量:5
2
杜瑛.
国内“差序格局”研究的文献综述[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8(1):15-17.
被引量:15
3
360百科.电信网.http://baike.SO.com/doc/6012490.html.
4
蒋宏,徐剑.《新媒体导论》新媒体导论[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2-1.
5
http://edu.qq.com/a/20110626/000017.htm.
6
柴玲,包智明.
当代中国社会的“差序格局”[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7(2):44-49.
被引量:31
7
潘建雷,何雯雯.
差序格局、礼与社会人格——再读《乡土中国》[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1):44-54.
被引量:15
8
魏红霞,刘军.
语言区隔、文化领导权与价值整合[J]
.社会科学家,2010,25(3):151-154.
被引量:7
9
夏玉珍,刘小峰.
费孝通《乡土中国》中的“差序格局”概念探讨[J]
.中国图书评论,2010,33(12):89-94.
被引量:6
10
蒋建国.
网络族群:自我认同、身份区隔与亚文化传播[J]
.南京社会科学,2013(2):97-103.
被引量:50
共引文献
17
1
郭仕豪,余秀兰.
人文社科博士生假“科研悟性”的实质与成因——基于“科研符码”与“科研品位”视角的祛魅[J]
.高等教育研究,2022,43(9):76-82.
被引量:1
2
魏江楠.
移动社交环境下的“群体性孤独”影响研究[J]
.新闻传播,2018(23):55-56.
被引量:5
3
夏翠君.
“流动”视角下侨乡青年社会区隔研究——以浙江青田幸村为例[J]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21(1):54-60.
4
龚联康.
网络米姆的跨文化传播分析——以《一剪梅》的海外走红为例[J]
.视听,2021(5):140-142.
5
黄芙蓉,单予辉.
《热气球上的漂泊》中物叙事角度下的离散人群[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67-76.
6
朱怡馨,丛红艳.
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短视频受众审丑心理探究[J]
.科技传播,2022,14(19):128-131.
被引量:1
7
杨柳,吴一凡.
跨媒介、互动与区隔:媒介融合时代的电影“彩蛋”[J]
.当代电影,2023(3):159-165.
被引量:3
8
陈洁,王广振.
基于虚拟身体的网络主播自我建构研究[J]
.山东社会科学,2023(2):108-114.
被引量:1
9
王若光,史科.
重构老年社会关系:业余足球俱乐部中的多维认同与区隔[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3,47(7):20-30.
被引量:3
10
赵红艳,吴燕.
轨迹、重构与区隔:生命历程视角下老年群体数字分化[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45(5):159-168.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6
1
赵双阁,魏媛媛.
元宇宙社交:重塑部落化时代的人际传播新景观[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11):129-136.
被引量:18
2
余玉花.
论诚信价值观[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3):96-100.
被引量:20
3
孙正聿.
作为现实自我意识的价值观[J]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18,3(5):6-7.
被引量:4
4
邓纯余.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际传播[J]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9,5(4):66-73.
被引量:1
5
吴忠民.
中国现阶段过度世俗化问题及其治理[J]
.山东社会科学,2021(9):71-80.
被引量:2
6
段震,倪云鹏,陈洁,张燕平,赵姝.
基于多关系网络的话题意见领袖挖掘[J]
.数据采集与处理,2022,37(3):576-58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唐雨婷,赖风.
大学生诚信价值观的人际传播优化探究[J]
.绥化学院学报,2024,44(11):108-111.
1
常江.
数字媒体生态的核心特征与文化反思[J]
.中国编辑,2023(12):50-56.
被引量:5
2
颜海平,周佳(译),李德光(校译).
全球迁徙者的登场:艾杜与丘吉尔剧作里跨越边界的女性形象[J]
.戏剧艺术,2024(1):121-142.
3
梁君,韩弘峰.
“双减”政策之教育公平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23,52(4):51-57.
4
贺嘉乐.
“Z世代”社交网络中搭子文化的情感需求研究[J]
.新闻世界,2024(3):28-30.
被引量:4
5
罗譞.
本质主义还是存在主义?——重思异化理论的方法论潜能[J]
.理论月刊,2024(2):34-41.
被引量:1
新闻传播
2023年 第2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