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面对道德实践领域中的“知而不行”问题,朱熹给予了关注和讨论,主张“知而不行”的“知”是一种“不切”“尚浅”的认知,“真知”是必定能行的。“真知”是一种知得深、知到至处的认知,是对“知”的理解与深入达到至极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中,个人必然会发见相应的道德行为,是一个从知“其所当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过程。在道德认知向道德实践的转化过程中,理的“不容已”与“不可易”性质起着关键的作用,使得个人决然不可移易地将认知落实在实践中。“主敬涵养”“格物穷理”“切己体察”是朱熹提出的解决方法,通过克除私欲、涵养心体,树立真诚的意念,去穷究万事万物之理和在自家身心处亲切体察,以达到广大、透彻的“真知”,实现心与理的同一,保证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的相统一。
出处
《原道》
2024年第1期191-206,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