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传统文艺批评中的教化思想、兴观群怨、发愤著书、缘情寄意等在元明以后成为戏曲创作和批评的重要理论基础。教化思想强调戏曲的思想主旨和社会影响,并在内容和形式上规范戏曲创作和演出。“兴观群怨”起到反映现实、批判现实的作用,成为戏曲社会功能的理论概括。“发愤著书”的文学传统和创作规律,在戏曲中除了表现戏曲作家对个体命运的不平外,也饱含深沉的现实关怀和激烈的社会批判。“缘情寄意”的理论乃至汤显祖“至情”之说,反映了在戏曲实践不断积累的基础上,对创作者主观能动性的肯定,也是对戏曲文体更为成熟的认识。这些理论思想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创新,推动了中国戏曲的发展。
出处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35-41,共7页
Journal of Yunnan Arts University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古代戏曲文体观念生成嬗变研究”(项目编号:13BZW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