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游泳运动员出发阶段的协调性量化,探索运动员出发时的协调模式和稳定性及灵活性,揭示不同出发技术的游泳运动员运动协调的内在机理。方法招募28名浙江省队游泳运动员,采用4台Zcam E2高速摄像机拍摄游泳运动员出发的4个阶段,通过Kinovea软件对采集到的动作视频进行标定分析,标定躯干、手臂、大腿与水平面的角度。使用层次聚类(Ward linkage)根据各阶段时间区分不同出发技术的运动员。计算每组每名运动员的相对相位角,建立CRP(控制变量)与环节角度(元素变量)的线性回归方程并代入UCM雅可比矩阵,得到ΔUCM、ΔORT以及协调指数ΔV。结果聚类结果将28名运动员分为4个簇,Cluster1的运动员滞空阶段较长,cluster2的运动员滑行时间较长,Cluster3的运动员滞台时间较长,Cluster4的运动员入水阶段时间较长。4组运动员的ΔUCM均显著大于ΔORT。Cluster1的运动员在滞台阶段的协调指数显著大于其他3组,Cluster3的运动员协调指数在滞空阶段显著小于其他组。结论在出发4个阶段中,运动员都较高程度地利用了自身关节的冗余自由度,中枢神经系统在利用运动协调的灵活性属性时都考虑了协调模式的变化。滞空时间较长的运动员通常在滞台后期环节之间的运动协调元灵活性的作用程度更高,能更好的改变自身的协调模式。
出处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16-216,共1页
Journal of Medical Biomechanics
基金
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C03130
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LR22A020002
宁波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Z196
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2J065,2022J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