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腹主动脉瘤EVAR术后髂支闭塞的力学机制研究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目的髂支闭塞(ILO)是血管内动脉瘤修复(EVAR)的常见并发症,多数需要及时再干预。本研究旨在结合形态学和生物力学探讨ILO的发病机制并预测ILO的发生。方法收集了75例患者(25例ILO患者和50例髂支通畅患者)术前和术后早期的医学图像。量化形态学(长度、半径、曲率、挠率和扭曲度)和生物力学参数(时间平均壁面剪切力[TAWSS]、振荡剪切指数[OSI]和相对停留时间[RRT]),从三方面研究ILO的病因:闭塞与通畅患者的直接差异,左髂动脉(闭塞)和右髂动脉(通畅)之间的患者自身差异,以及EVAR造成的差异。筛选具有显著差异的变量,并用其建立预测模型。本文提出了一个新参数,即左、右髂动脉(DRI)或EVAR前后(DRE)的差异比。结果闭塞患者术前的TAWSS(P=0.004)和髂总动脉的挠率(P=0.033)高于通畅患者。同时,与通畅髂支相比,未来闭塞髂支的术前OSI较低。对于闭塞髂支,EVAR过度增加了其RRT(RRT的DRE为2.902),并且EVAR后早期的RRT较高。基于形态学和生物力学为ILO建立了预测模型,其中术前OSI的DRI(OR 5.45)与ILO有很强的相关性。结论EVAR前高TAWSS和低OSI以及EVAR后早期高RRT等生物力学参数可能诱导ILO。此外,差异比这个参数对于理解和预测ILO的发生表现良好,可以被考虑用于对ILO的预防。
出处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0-50,共1页 Journal of Medical Biomechanics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20204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22M72041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基金项目,QNXM20220046 国家高级别医院临床科研基金项目,2022-GSP-QZ-2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