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涉东盟法律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其改革——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涉东盟法律人才培养意义重大。近年来高校在涉东盟法律人才培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也存在法学专业学生面临就业困难、法学人才"涉东盟性"特征不够突出和涉东盟法律人才培养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的推广机制等问题,亟待进一步完善。
作者
黎群
机构地区
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
出处
《学园》
2020年第6期48-50,共3页
Academy
基金
2019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9JGB189).
关键词
高校
涉东盟法律
人才培养
现实困境
优化路径
分类号
G642.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3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73
同被引文献
2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倪楠.
我国“综合类”政法院校培养应用型本科法律人才问题及对策研究[J]
.理论导刊,2018(1):107-112.
被引量:7
2
蒋志如.
试论法学教育中教师应当教授的基本内容[J]
.河北法学,2017,35(2):2-16.
被引量:22
3
王文华.
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创新[J]
.中国大学教学,2015(11):23-26.
被引量:25
4
王利明.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思考[J]
.中国高等教育,2013(12):27-30.
被引量:88
5
杜承铭,柯静嘉.
论涉外法治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之创新[J]
.现代大学教育,2017,33(1):85-92.
被引量:34
6
武建敏.
走向实践智慧--法学教育改革的基本原则[J]
.河北法学,2017,35(9):2-10.
被引量:14
7
何立荣.
广西高校法学课程设置探究——以涉东盟法律人才培养为背景[J]
.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6(1):62-66.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33
1
陈绪纲.
“朗道尔革命”——美国法律教育的转型[J]
.北大法律评论,2009,10(1):171-210.
被引量:8
2
方流芳.
中国法学教育观察[J]
.比较法研究,1996,10(2):116-144.
被引量:134
3
张乐平,路景菊.
美国法学教育对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启示[J]
.河北法学,2005,23(9):157-160.
被引量:11
4
李道刚.
德国法学教育述评[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5(5):125-130.
被引量:4
5
苏力.
当代中国法学教育的挑战与机遇[J]
.法学,2006(2):3-21.
被引量:215
6
李年终.
关于修改《法学专业培养方案》的思考[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12):93-94.
被引量:4
7
郑永流.
知行合一 经世致用——德国法学教育再述[J]
.比较法研究,2007,21(1):88-101.
被引量:37
8
曾憲義,Liao Zhenyun.
中国法学教育辉煌三十年[J]
.中国法律(中英文版),2008(3):6-8.
被引量:2
9
蒋志如.
评《论当代中国的普通法教育》[J]
.清华法学,2010,4(5):168-174.
被引量:6
10
万猛,李晓辉.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J]
.中国大学教学,2010(11):9-13.
被引量:21
共引文献
173
1
郭德香.
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21,21(4):1-9.
被引量:11
2
杨大可.
法学教育的德国经验:发展、革新与启示[J]
.中德法学论坛,2020(2):137-151.
被引量:1
3
何志鹏.
从国际主义到国际法治:中国共产党全球秩序理念的百年演进[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1):5-23.
被引量:11
4
孟庆瑜,李汶卓.
地方高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实现机制——基于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的人才需求分析[J]
.河北法学,2021,39(8):67-84.
被引量:24
5
康贞花,金哲俊.
《民族区域自治法》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研究[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20(15):183-184.
6
孙群.
浅析“一带一路”倡议下新疆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20(12):217-218.
被引量:1
7
黄素梅,孙昕文.
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快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J]
.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21(4):171-193.
8
蒋志如.
法科学生、法律人学习的阶段或层次——以金庸武侠人物为例[J]
.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21(2):3-35.
9
赵静静,刘玮玥.
涉外法治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对比研究[J]
.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21(1):101-119.
10
蒋志如.
法科教师可以努力的限度——以黄药师对傻姑的武功教育为中心的考察[J]
.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20(2).
同被引文献
24
1
孟庆瑜,李汶卓.
地方高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实现机制——基于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的人才需求分析[J]
.河北法学,2021,39(8):67-84.
被引量:24
2
顾维遐.
香港法律制度的发展和法学教育的沿革[J]
.东方法学,2008(6):128-136.
被引量:3
3
王春业.
特色化PK国际化——全球化热点下我国法学教育的冷思考[J]
.煤炭高等教育,2010,28(6):5-10.
被引量:4
4
施东辰.
论台湾地区英美式法学教育模式之兴起[J]
.浙江社会科学,2014(1):69-78.
被引量:2
5
李响.
试论日本法学教育改革之得失检讨与经验借鉴[J]
.时代法学,2014,12(6):111-118.
被引量:3
6
左菁.
论德国法学教育改革与最新立法[J]
.教育教学论坛,2016(5):86-89.
被引量:6
7
田士永.
法治人才法治化培养的德国经验[J]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7(4):116-130.
被引量:10
8
陈景善.
日本的法学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J]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7(4):131-138.
被引量:7
9
孟涛.
美国法学教育模式的反思[J]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7(4):150-157.
被引量:18
10
杨军.
“一带一路”法治人才需求与我国法治教育的冲突与调适对策[J]
.法学教育研究,2018(2):73-85.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2
1
王尚飞.
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与优化建议[J]
.贸大法律评论,2022(1):151-161.
2
李满枝.
“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法学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与路径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24,45(16):26-28.
1
李颖儿.
人工智能与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20(10):186-187.
2
胡焕武.
地方本科院校法学专业三元互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7):25-26.
被引量:1
3
齐若含,靳爽,段续淼,江波塔·杰恩斯,董辉.
高校引进及推广法律诊所的可行性调查[J]
.区域治理,2020,0(6):132-136.
学园
2020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