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西方语境下中国国家形象的正面建构——以云南野象群迁徙破圈传播为例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国家形象是国际关系中的关键变量,在国家交往和国际政治格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长久以来,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西方语境下的中国国家形象基本为负面。打破西方国家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刻板印象,突破桎梏实现有效、正面的中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通过典型成功案例的研究分析提炼规律必不可少。以云南野象群迁徙事件破圈传播为例,试讨论如何在西方语境下正面建构我国国家形象。
作者
徐萌
机构地区
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新媒体研究》
2021年第21期108-112,共5页
New Media Research
关键词
国家形象对外传播
刻板印象
圈层传播
新媒体
分类号
D820 [政治法律—外交学]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8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620
同被引文献
2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1
张昆,张铁云.
“共识”与“共识的程度”:国家形象认知的别种维度[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6):68-72.
被引量:21
2
相德宝,张弛.
议题、变迁与网络:中国国际传播研究三十年知识图谱分析[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0(8):73-77.
被引量:9
3
孙有中.
国家形象的内涵及其功能[J]
.国际论坛,2002,4(3):14-21.
被引量:297
4
刘小燕.
关于传媒塑造国家形象的思考[J]
.国际新闻界,2002,24(2):61-66.
被引量:222
5
吴飞,陈艳.
中国国家形象研究述评[J]
.当代传播,2013(1):8-11.
被引量:42
6
张昆,张明新.
中美公众的世界观念调查报告(2016)[J]
.学术前沿,2017(1):56-67.
被引量:15
7
白文刚.
美国的“衰落焦虑”与中国对美传播的话语创新[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7):42-48.
被引量:8
8
赵莉,叶欣.
英国公众眼中的中国环保形象--基于图式理论的访谈研究[J]
.新闻与传播评论,2021,74(2):118-128.
被引量:8
9
张春波.
形塑中国:YouTube视频对中国形象的表征[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35(9):53-57.
被引量:8
10
韦路,吴飞,丁方舟.
新媒体,新中国? 网络使用与美国人的中国形象认知[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20(7):15-33.
被引量:36
二级参考文献
168
1
费孝通.
从反思到文化自觉和交流[J]
.读书,1998,0(11):4-10.
被引量:189
2
孙有中.
国家形象的内涵及其功能[J]
.国际论坛,2002,4(3):14-21.
被引量:297
3
唐小松.
公共外交:信息时代的国家战略工具[J]
.东南亚研究,2004(6):60-63.
被引量:27
4
陈立生.
我国当代受众接受心理的七大基本特征[J]
.编辑之友,2005(2):4-8.
被引量:18
5
李林英,刘平青,孟凡臣.
图式、心智模式及其管理[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6):70-73.
被引量:18
6
[法]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李幼蒸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页,第18页.
7
郭可.《当代对外传播》,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9-105页.
8
《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及其实践》,1999年9月28日《人民日报》第2版。
9
.《论语·季氏篇》[M].,..
10
.《论语·颜渊篇》[M].,..
共引文献
620
1
纪晓玉,钟智锦,游宇霞.
主流媒体对外传播效果研究:网络议程设置和情感议程设置的视角[J]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24(1):81-110.
2
相德宝,曹春晓,庄思雨.
崛起与遏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贸易战中美国家形象研究[J]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19(1).
3
王诗瑶,张焱阳.
后疫情时代德语媒体中的中国经济形象建构问题研究——以德国《明镜》周刊和《法兰克福汇报》为例[J]
.新闻传播,2021(22):23-24.
被引量:1
4
李行芩,张宸,马豪豪.
《人民日报·海外版》在国际传播中对国家形象的建构[J]
.新闻传播,2020(2):40-41.
被引量:2
5
李智,张斌.
从“走出去”到“走进去”——文化强国语境下中国电视剧高质量对外传播的现状与策略[J]
.艺术传播研究,2022(4):19-28.
被引量:4
6
刘祥平,许芊芊.
从“不值一提”到“野心勃勃”:他塑中国形象的建构与变迁——以《华尔街日报》对外援助报道为例[J]
.新闻知识,2023(1):48-54.
被引量:2
7
吴敏苏,曹瑞玲.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指导国际新闻研究探析[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2(6):87-97.
8
刘燕南,潘紫菱,王雪颖.
中国国际传播研究的议题变迁、知识生态和共同体建构[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2(5):69-89.
被引量:1
9
张龙,曹晔阳.
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课程思政路径探析——基于“国际新闻理论与实务”的教学实践[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2(1):123-137.
被引量:1
10
张雅欣,林世健,王雪儿.
从“建构”到“认同”:以科学传播构建人类共识促进国家媒体形象传播[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6):131-147.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5
1
徐小鸽.
国际新闻传播中的国家形象问题[J]
.新闻与传播研究,1996,3(2):36-46.
被引量:119
2
齐爱军.
关于新闻叙事学理论框架的思考[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28(4):142-144.
被引量:77
3
程曼丽.
论“议程设置”在国家形象塑造中的舆论导向作用[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5(2):162-168.
被引量:62
4
刘小燕.
关于传媒塑造国家形象的思考[J]
.国际新闻界,2002,24(2):61-66.
被引量:222
5
陈薇.
媒体话语中的权力场:香港报纸对中国大陆形象的建构与话语策略[J]
.国际新闻界,2014,36(7):20-37.
被引量:12
6
赵泓.
《每日电讯报》中的中国形象研究——基于2003-2013年对华报道的内容分析[J]
.新闻大学,2014(4):35-43.
被引量:13
7
姜可雨.
建构主义视域下“国家形象”的概念辨析[J]
.湖北社会科学,2016(5):27-34.
被引量:21
8
曾润喜,杨喜喜.
国外媒体对中国公共政策议题的舆情解读与形象建构——基于计划生育政策议题的案例分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8(2):158-166.
被引量:6
9
黄国文,赵蕊华.
生态话语分析的缘起、目标、原则与方法[J]
.现代外语,2017,40(5):585-596.
被引量:189
10
何伟,张瑞杰.
生态话语分析模式构建[J]
.中国外语,2017,14(5):56-64.
被引量:194
引证文献
2
1
王永丽.
中国媒体云南野象北迁报道中的和谐话语分析[J]
.文化产业,2023(4):16-18.
2
徐丹,辛斌.
中国英文报纸建构国家形象的话语叙事特征研究——以华为Mate60手机发售报道为例[J]
.外语研究,2024,41(6):44-49.
1
卢娜,周一泽.
自然守望者[J]
.财富生活,2021(7):20-42.
2
野象的“盛宴”[J]
.看世界,2022(2):4-5.
3
潘捷军.
论二轮修志周期学术研究中的若干难点与问题[J]
.上海地方志,2021(1):4-10.
被引量:1
4
朱海兵.
浅析高中物理教育中的深度教学需求[J]
.成长,2021(9):126-126.
5
农锋.
高中化学课堂深度教学的路径[J]
.明日,2021(8):0172-0172.
6
王金堯.
深度融合背景下主流媒体的报道创新——以央视频慢直播“大象到哪了”为例[J]
.声屏世界,2021(20):21-22.
被引量:2
7
高菲.
云南野象北迁的国际传播效应分析[J]
.新闻爱好者,2022(1):35-38.
被引量:2
8
安小琪.
神奇的西双版纳野象谷[J]
.中国环境监察,2021(10):128-130.
9
高博.
试论新时代中华曲艺的对外传播[J]
.曲艺,2022(3):28-31.
10
王子军(文/图).
北京大学公众健康与重大疫情防控战略研究中心[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22,26(1).
新媒体研究
2021年 第2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