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儒学是传统文化的主干,而儒家伦理学说又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在道德修养方面,儒家的人性学说以及性情关系说是其中重要的理论问题。我国古代的人性问题首先是孔子提出的。孔子虽然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①)的命题,但没有系统地论述。而孟子明确提出“性善说”,并且做了系统的论述,从而成为中国人性学说的主干。后经荀子、韩愈、李翱及张载等人的发展演变,为儒家人性学说奠定了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程颢在前人的思想基础上综合创新,提出了“气禀说”,致力于解决性善与性恶、性与情的矛盾,使人性学说日臻完善,并且提出以“定性”为核心的修养方法,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出处
《朱子学研究》
2023年第2期291-304,共14页
Zhuism Journal
基金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AHSKQ2021D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