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陆世仪对朱子格物致知论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格物致知"是《大学》"八条目"的起始环节,更是宋明儒者工夫修养的核心论题。基于"性即理"与"心即理"的本体论之差异,朱子和王阳明分别提出了"即物穷理"说与"致良知"说两种不同类型的诠释模式。相比较而言,朱子的格物致知论呈现出"外格于物"的知识主义特征,王阳明的格物致知论则表征为"内格于心"的道德主义色彩。中晚明以来,以阳明学者为主体的士人群体热衷于讨论格物致知之辨。刘宗周称:"格物之说,古今聚讼者有七十二家。"①但是,他们更多是对王阳明"致良知"说的发展和完善,朱子"即物穷理"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作者 韩书安
出处 《朱子学研究》 2020年第2期110-121,共12页 Zhuism Journal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21

  • 1黄宗羲.《明儒学案》卷58《东林学案一》[M].,..
  • 2.《王廷相集》[M].中华书局,1989年版..
  • 3刘宗周.《刘宗周全集》(第1册)[Z].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1997年版..
  • 4王阳明:《王阳明全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 5陈来:《朱子哲学研究》第13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 6陈来:《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 7王艮.《心斋语录》[A].黄宗羲.《明儒学案》卷33[C].,..
  • 8王栋.《一庵王先生遗集》卷1[M].,..
  • 9黄宗羲.《明儒学案》卷41[M].,..
  • 10刘宗周.《语录》[A].黄宗羲.《明儒学案》卷62[C].,..

共引文献5

同被引文献46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