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历史上,伴随着王朝鼎革往往出现大量“遗民”。他们怀黍离之悲,“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恪守君臣之道,不仕新朝。典范的遗民样本层累地建构了传统士大夫在易代之际的政治操守与道德准则。直至民国肇建,帝制崩溃,遗民所“忠”的对象不复存在,关于传统“遗民”的一整套政治体系和评价标准也因此失去合法性,“遗民义士”骤降为“亡清遗孽”2。不过遗民的政治与文化传统在现代中国不绝如缕,并形成一股潜在的与民族国家观念对峙的张力,揭示出民国建立却未及时解决的历史矛盾。抗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军事占领而带来的国土沦丧与文化殖民.
出处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24年第1期338-353,共16页
Modern Chinese Culture and Literature
基金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国乡村建设中的四川文学经验研究(1931-1949)”(SCJJ23ND47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四川大学“从0到1”创新研究项目“民国乡村建设中的定县文学经验研究”(2022CX3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