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理解虚拟时间:时间性、文明及其悖论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虚拟时代,虚拟媒介是虚拟时间的寄宿者、供养者和生产者,虚拟时间在休闲、嵌入、沉浸、触发和信用等时间性维度表现出社会文明的潜质。虚拟时间不仅把虚拟时代“忙碌的人”拖拽到“即时空间”,被虚拟时间嵌入的虚拟消费抑或缓解了因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诸多时间压力,还通过虚拟技术为虚拟时间的休闲消费提供全景、全域、全时段的沉浸式服务,实现了社会信用文明系统的救赎与补充。尽管虚拟时间促成了新型的虚拟文明,但也掠夺了自然文明,尤其是挤占了休闲文明,或腐蚀了精神文明,给当下社会文明带来悖论性的挑战。廓清虚拟时间的时间性与文明属性及其悖论有利于揭示虚拟时间的现实意义及其价值逆向,也能明晰虚拟文明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的基本走势及其关联逻辑。
作者 潘天波
出处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4-81,共8页 Modern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华工匠制度体系及其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8AZD024)的研究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7

  • 1皮埃尔·利维.《赛博文化》[M].巴黎Editions Odile Jacob,1997年..
  • 2迈克尔·赛瑞.《信息距离》(Les messages a distance)莽矗/魁北克,法孜[M].缪斯文化出版社(Editions Fides/Musee de la civilisa,.第12-17页.
  • 3阿蒙得·麦特拉.《全球传播的迅猛发展》(Les nouveaux scenarios de la communication mondiale)[J].《当今外交》(Monde Diplomatique),1995,:24-25.
  • 4沃尔特B·理斯特.《比特、字节和外交》(‘Bits,Bytes,and Diplomacy’)[J].《外国事务》foreign Affairs,:176-177.
  • 5咨芒特·鲍曼.《陌生者的欧洲》(Europe of Strangers)[M].牛津,ESRC Transnational Communities Programme,Work,1998年.第10页.
  • 6比尔·瑞丁.《废墟中的大学》(The University in Ruins)[M].剑桥,马萨诸萨州,哈佛大学出版社,.第17页、第39页.
  • 7戴俞施·莎耶甘.“文明的楔子”(Le choc des civilisations)[J].《才智》(Esprit),1996,:49-49.

共引文献7

同被引文献8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