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智能芯片时代的来临,校园心理剧也需要不断迭代,才能契合当前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新形势。在校园心理剧实践中,我们应当充分抓住情绪的“主观性”与“感受性”这两个特质,使之成为成功的“X因素”,在“前演出场域”与“后演出场域”中充分发挥作用。同时,还要对实践参与人员的核心情绪进行调节,这是保障演出成功的“稳定器”,决定了演出的“下限”,确保其“诊疗”之目的达成。当作为“后浪”的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登场后,还需要准确把握其迥异于前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创造新的主题,探索多元化的演出。
出处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7-49,共3页
Journal of Shanxi Institute of Energy
基金
安徽省2020年科研重点项目“情绪心理学视角下教育戏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作用研究”(项目编号:KJ2020A1191)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