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现代帝国主义经济学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论文只关注当代帝国主义的经济方面。我们将其定义为高技术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低技术的被支配国家的剩余价值持续且长期的净占有。这一过程被置于利润率长期下降的趋势下来理解,在帝国主义国家和在被支配国家均是如此。我们识别了剩余价值流向帝国主义国家的四种渠道:货币铸币税、资本投资带来的收入流动、通过贸易进行的不平等交换,以及汇率的变化。我们特别关注国际不平等交换和汇率变动的理论化和量化。对于不平等交换,我们将马克思的转形过程扩展到国际层面。我们在分析不平等交换时使用两个变量:资本有机构成和剥削率。我们测量了二者中哪一个变量对不平等交换转移剩余价值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我们研究的时间跨度比以往任何研究都要长。我们还区分了狭义和广义的不平等交换,前者假设两个国家仅仅是与彼此双方进行贸易,后者假设这两个国家还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贸易。在分析汇率这一占有国际剩余价值的途径时,我们拒绝使用传统方法,因为他们是根植于均衡理论的。我们的经验证据非常有力地表明,汇率趋向于生产率相等的点(the point at which the productivities are equalised)。这仅仅只是一种趋势,因为这种均等化过程与帝国主义的本质是不相容的。最后,鉴于时事,我们将本文的分析应用于美国与中国的关系。我们根据本文的定义和数据发现,中国并不是帝国主义国家。
出处 《政治经济学报》 2023年第1期192-233,共42页 The Chines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