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现代市场经济——迈向以《资本论》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一般理论 被引量:10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资本论》提出,在产业革命和机器大工业崛起之后,以生产力进步为前提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便成为居于主导地位的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在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中,剩余价值的增长是和生产力进步携手并进、合二为一的。透过这一理论,马克思对现代市场经济所具有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动态效率提出了系统化的说明。一个纯粹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模型可以作为解释市场经济(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参照系来看待。在现实市场经济中,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面临三重条件的约束,这三重条件分别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科学—技术条件、经济条件和制度条件,它们解释了现实市场经济何以和上述参照系相偏离,从而导向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市场失灵理论和以此为前提的国家理论。国家的经济作用本质上在于重建这三重条件,使现实经济向前述理论参照系回归。这一由参照系、约束条件、国家的经济作用构成的"三位一体"的理论架构,一方面解释了市场在资源配置和资源创造中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也解释了国家的经济作用。这一理论作为以《资本论》为基础的理解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可以和历史—制度因素相结合,进一步生长为解释制度变迁和特殊类型的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
作者 孟捷
出处 《政治经济学报》 2020年第2期3-20,共18页 The Chines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基金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7ZDA04)的研究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15

  • 1《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13卷,第532页,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
  • 2《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81页、第287页、第77页.
  • 3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卷[M].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323、323、228、323页.
  •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第1版.第86页.
  •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77页.
  •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47页.
  •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5、832页.
  •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77页.
  •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1995年,第170页
  •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共引文献250

同被引文献126

引证文献10

二级引证文献2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