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原始佛教时期传戒法制定的脉络、特质与意义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印度原始佛教时期的传戒法,经历了从“佛无师得戒”的唯一性到“五比丘见谛得戒”等得戒的特殊性,再到“善来比丘”等得戒的普遍性,最终发展为“白四羯磨”的固定性,这一演变历程体现了原始佛教时期“随缘”“为和”“依变”“固信”的制戒特质,从而在宗教层面、世俗层面、伦理层面以及制度层面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 刘晓玉
出处 《中国佛学》 2022年第1期193-205,共13页 The Chinese Buddhist Studies
基金 作者主持的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佛教传戒制度研究”(项目号:15CZJ005)的部分内容 2021年度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项目号:2021BZZ014)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