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巴蜀地區自古崇文重教,文翁石室開啓郡學先例,周公禮殿肇興廟學合一之先,蜀刻石經形成"十三經"之規,斯三者實中國教育史之三大壯舉。自漢以後,蜀中私人講學風氣亦漸成氣候,嚴遵、趙戒、向朗,皆其傑魁。唐代書院制度形成之後,巴蜀書院建設,亦漸次發展,呈現"校院互補"格局,是故歷代英才辈出,人文鼎盛。據胡昭曦先生《四川書院史》研究,巴蜀歷史上曾經建有680餘所書院,這些書院規模或大或小,辦學或長或短,但其總體趨勢是講學、供祀、藏書三者俱有,在歷史上曾經起到了作育人才、創新學術的作用。認真借鑒史上書院辦學經驗,賦予時代精神,對補充或糾正西學教育之不足,是我們當下文化建設的重要使命。
出处
《蜀学》
2021年第1期26-43,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