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A+(得)+比拟"结构是比拟式的重要下位句式,可进一步分为甲式"A+比拟动词+喻体+(比拟助词)"、乙式"A+得+本体+比拟动词+喻体+(比拟助词)"和丙式"A+得+比拟动词+喻体+(比拟助词)"。甲式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魏晋至于唐宋由主谓结构重新分析为述补结构;乙式在元明时期产生,由形补结构"A+NP+VP"类推而来,所以只有[+心理状态/生理感知]义的性质形容词能进入乙式;丙式是形补结构"NP+A+VP"不断扩展的结果,但是一直到清末民国时期,才在类推机制以及甲式的影响下,由[+心理状态/生理感知]义性质形容词扩展至普通的性质形容词。
出处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7期104-108,共5页
Journal of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汉语形容词谓语句的历时研究”(18YJC74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