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著作权侵权作品“接触+实质性相似”标准的合理性反思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我国著作权侵作品的判定标准师法美国“接触+实质性相似”的判定公式。尽管新《著作权法》并未对该标准进行明确规定,但司法实践中已默认其在版权侵权案件中的普遍适用。对该标准的长期误读和适用性的片面关注,使得域外司法实务的可借鉴性考察被忽略。作为国际公认的侵权作品而非版权侵权的认定标准,“接触+实质性相似”自身架构的设计缺陷和运作漏洞带给法律程序正义的冲击恰是我国简单移植该标准的反思基础。本文从美国司法实践中“接触+实质性相似”标准的历史起源与演变发展入手,通过比较法上的梳理分析,认为我国在适用此标准认定侵权作品时,“接触”要件的先决成立应接受严格的司法程序加以认定,其只在有限的司法情形中能够通过“实质性相似”要件倒推成立。
作者 徐聪
出处 《私法》 2022年第3期229-243,共15页 Private Law Review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媒体融合中的版权理论与运用研究”(19ZDA330)成果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67

  • 1许传玺.中国侵权法现状:考察与评论[J].政法论坛,2002,20(1):34-49. 被引量:35
  • 2梁慧星教授.《民法学说判例与立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35页.
  • 3美国法学会(The American Law Institute)《美国法律重述第2版·侵权法重述》(简称《美国侵权法重述》),第328A,328B,328C,328D,339,28561,162页.
  • 4美国法学会已着手起草《美国法律重述第三版·侵权法重述》(其中“实际损害责任(基本原则)”的试行草案第1稿已于2001年3月28日发布).
  • 52 H.& C.722,159 Eng. Rep.299 (1863).
  • 6Central R.Co.v. Peluso, No.104, United States Court of Appeals for the Second Circuit, 286 F.661 (1923).
  • 7Escola v. Coca-Cola Bottling Co. , Supreme Court of California, 150 P.2d 436 (1944).
  • 8Cox v. Northwest Airlines, Inc., Supreme Court of the United States, 389 U.S.1044; 88 S.Ct.788; 19 L.Ed.2d 836(1968).
  • 9Terrell v. Lincoln Motel, Inc., Superior Court of New Jersey, Appellate Division, 183 N.J. Super. 55; 443 A.2d 236(1982).
  • 10Ladd v. Hudson Valley Ambulance Service, Supreme Court of New York, Appellate Division, 142 A.D.2d 17; 534N.Y.S.2d 816 (1988).

共引文献5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