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走向感觉政治学——《巴黎手稿》中的感觉理论及其美学意义 被引量:2

Towards Sensational Politics——The Sensation Theory and Its Aesthetic Significance in The Paris Manuscript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马克思从人类的社会实践出发,将感觉置于社会历史语境探讨其存在状态与人的本质属性。感觉是作为主体的人存在的基本界定,但在私有制的支配下,它不再是人本质力量的确证,而成了功利性的、片面的、麻木的以及人与人之间相互奴役的感觉。人作为自为的、自由的存在,必定会寻找相应的路径去探寻其本质力量,实现感觉的人化,这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在于私有制的扬弃。马克思的感觉解放理论并不只是一般性的社会考察,而是有着明确的政治诉求,人的解放、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必须在感觉解放的基础上。感觉从一个认识论概念具有了丰富的政治学内涵,承担了重要的解放功能。在其影响和启发下,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从体制的反抗与感觉的重新确立和分配,辩证的身体与身体-感觉对世界的介入,媒介技术与艺术感觉的解放潜能等三个路径深入探讨了感觉与政治之间的内在关系。
作者 廖雨声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6-31,共6页 Social Scientist
基金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审美通感的现象学研究”(项目编号:19NDQN344YB)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18

  • 1邓晓芒.康德的“智性直观”探微[J].文史哲,2006(1):119-125. 被引量:26
  • 2什克洛夫斯基.艺术作为手法[M]//俄苏形式主义文论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2009年,人民出版社.
  • 4海德格尔,王庆节译.康德与形而上学疑难[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20;21.
  • 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6、161、162-163、161页.
  • 6康德 邓晓芒译.纯粹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70-171.
  • 7胡塞尔.经验与判断[M].北京:三联书店,1999..
  • 8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M].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 9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2.
  • 10马尔库塞.现代美学析疑[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

同被引文献14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