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廖平经学思想研究的新开展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廖平全集的整理和出版,为廖平研究提供了更加丰富、可靠的文献资料,也为研究的深入、全面、系统提供了可能。对廖平经学思想研究的新开展,需要着力挖掘其在经学史、哲学史、思想史上的意义。以廖平经学思想为个案,探讨近代"古今中西"之争背景下传统儒学面临的普遍问题及其应对方式,着力阐发其时代价值和在近代儒学转型过程中的意义,克服以往研究的片面性,以"同情理解"的立场,对其思想价值与时代意义做出客观的评估。
作者
杨世文
吴龙灿
机构地区
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儒藏论坛》
2020年第1期136-149,共14页
关键词
廖平
经学思想
新开展
分类号
B259.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9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3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陈其泰.
廖平与晚清今文经学[J]
.清史研究,1996(1):58-66.
被引量:5
2
黄开国.
廖平经学六变的发展逻辑[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36-40.
被引量:5
3
王汎森.
从经学向史学的过渡——廖平与蒙文通的例子[J]
.历史研究,2005(2):59-74.
被引量:30
4
吴龙灿.
首尾一贯的孔经哲学体系建构——廖平新经学分期新说论析[J]
.宜宾学院学报,2013,13(11):6-11.
被引量:1
5
黄开国.
从廖平的经学看经学在近代的转型[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9(2):48-51.
被引量:3
6
舒大刚.
廖季平经学第三变变因刍议[J]
.社会科学研究,1984(4):108-111.
被引量:2
7
吴仰湘.
论廖平1880年并未转向今文经学——“庚辰以后,厌弃破碎,专事求大义”辨析[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3):43-47.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89
1
廖平.知圣篇[M]∥廖平选集(上).成都:巴蜀书社,1998.
2
廖平,吴之英.《经学初程》.成都:存古书局,1914年,页12.
3
《廖季平年谱》.成都:巴蜀书社,1985年.
4
廖平.《经话甲编》卷一,李耀仙主编.《廖平选集》.成都:巴蜀书社,1998年,上册,页449-450.
5
《廖平评传》.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页30.
6
钟肇鹏.《廖平》,见张立文,蒙默编.《中国近代著名哲学家评传》.济南:齐鲁书社,1982年,页409.
7
廖平.《经话甲编》卷二,《廖平选集》上册,页474.
8
廖平.《起起觳梁废疾·自序》.
9
蒙文通.《廖季平先生传》.
10
李伏伽,廖幼平.《廖平先生简介》.
共引文献
39
1
曾海军.
从“原史”到“旧史”——《史微》与《经学抉原》之比较研究[J]
.哲学动态,2021(4):61-69.
2
王舒琳.
近代今文经学与郭沫若的史学[J]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1(1):17-35.
3
葛耀东.
蒙文通的学术历程与法家研究[J]
.长江文明,2021(2):94-102.
4
虞和平.
2005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综述[J]
.近代史研究,2006(5):71-91.
被引量:1
5
彭平一,申永富.
廖平经学思想研究述评[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4):28-32.
被引量:1
6
赵灿鹏.
蒙文通先生佚文《〈西洋近世史〉序》书后[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41-144.
7
张昭军,闫长丽.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地区近代儒学研究述评[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71-78.
被引量:1
8
赵沛.
也论廖平与传统经学在近代的终结[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6):117-120.
9
张凯.
“今”“古”之争:四川国学院时期的廖平与刘师培[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11-18.
被引量:1
10
张凯.
出入“经”“史”:“古史三系说”之本意及蒙文通学术旨趣[J]
.史学月刊,2010(1):125-134.
被引量:5
1
于跃.
中国近代儒学的式微及反思——以张锡勤先生《儒学在中国近代的命运》为中心[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21(3):13-17.
2
谢茂松.
贯通古今中西马:中国共产党、中国道路的文明意义[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3):28-46.
被引量:3
3
毛朝晖.
汉宋调和与“中体西用”论的生成——兼论曾国藩、张之洞的经学史定位[J]
.原道,2020(1):107-118.
被引量:2
4
周礼.
做个“会说话”的家长[J]
.青少年与法,2021(3):46-46.
儒藏论坛
202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