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唐開成石經附刻《五經文字》《九經字樣》兩種正字書,五代國子監據之校刻,北宋又翻刻,後世遂有石經和刻本兩個系統。今石經猶存,但歷經千餘載自然的侵蝕和人爲的損毁,尤其是嘉靖地震,殘泐、剥蝕嚴重。見存拓本皆拓印於嘉靖地震以後,未見地震之前拓本。清代以降,出現了一系列據拓本翻刻或摹刻本,如項本、馬本、孔本、松崎本、皕忍堂本(包括以馬本爲底本的四庫本)。其中,馬本淵源最早,其所據拓本爲宋拓,其餘諸本所據拓本皆拓於地震以後。刻本系統傳世者僅有清初席氏影宋抄本《文字》《字樣》,以及趙氏刻本《字樣》。刻本系統雖然也源出石經,但五代後晉據以校刻的拓本,無論是相對於後世磨滅良多的石經,還是嘉靖地震以後拓本(乃至石經系統的刻本),無疑淵源更早,更接近於唐代原始文本。至於明萬曆中補字,多係胡編亂造而成,舛誤連篇累牘,而剪配補字的剪裱拓本也因此錯上加錯,難以卒讀。本文遍校石經系統和刻本系統各本以及明人補字,通過校勘所得之異文釐析兩個系統各本之間的源流,以及文本之優劣、是非。
出处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2021年第1期1-33,共33页
Study on Confucian Classics and Thoughts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重大項目“儒家經典整理與研究(《周易經傳注疏定本》)”(批號19JJD7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