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世纪30年代,新式银行响应政府推动工商资本下乡的号召,以金融手段重构乡村市场的商品流通环节,其中以发展铁路押汇最具代表性。铁路押汇将尚以铁路周转、运输的商品改造为金融衍生品。在推动铁路押汇的过程中,新式银行在具有买方市场色彩的中原棉花市场和具有卖方市场色彩的淮河流域食盐市场采取差异化的资本下沉策略,并引发了不同的市场反响。本文通过比较铁路押汇发展的不同模式及其所形成的差异化结果,梳理近代工商资本下乡过程中商品流通环节金融化的过程与效果,并指出传统市场的制度环境及各类市场的内生逻辑等因素深刻地制约着新式工商资本的下沉路径、策略与影响。这种制约关系体现出20世纪以来“中国式现代化”金融转型过程中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辩证。
出处
《清华社会学评论》
2024年第1期150-173,共24页
Tsinghua Sociological Review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明代江南的士民群体与府县城市社会研究”(批准号:20BZS050)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