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跨文化视野下的“白求恩书写”研究
被引量:
1
Research on “Norman Bethune’s Wri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白求恩作为中国抗战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海内外写作者都以各种体裁对其进行书写。"白求恩书写"体现着多元文化的对话,它既承载着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又呈现西方写作者对中国的认同。在白求恩逝世八十周年之际,回顾几十年来白求恩形象塑造的得失,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探索建构白求恩形象的途径,以期更好地寻求跨文化的对话,传播好中国的声音。
作者
彭贵昌
王列耀
机构地区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暨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华夏文化论坛》
2019年第2期358-367,共10页
基金
广州市宣传思想文化优秀创新团队项目:“转型社会与中国故事的现代书写研究”(穗宣通[2018]31号文).
关键词
白求恩
英雄形象
抗战书写
中国认同
跨文化对话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44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6
1
张法.
"红色经典"改编现象读解[J]
.文艺研究,2005(4):21-25.
被引量:36
2
彭贵昌.
祛魅与重构——论加拿大新移民华文文学中的“白求恩书写”[J]
.中国比较文学,2017(1):160-172.
被引量:3
3
李彦.
尺素天涯——白求恩最后的情书[J]
.人民文学,2015,0(3):122-139.
被引量:3
4
张承志.
五十年再读白求恩[J]
.天涯,2017(2):22-27.
被引量:3
5
林岗.
集体记忆中的遗忘与想象——60年来白求恩题材的作品分析[J]
.扬子江(评论),2007(3):39-45.
被引量:6
6
陈庆妃.
再造“白求恩”——加拿大华文文学中的白求恩[J]
.华文文学,2018,0(1):78-84.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张宁静.
白求恩大夫和霍尔女士的国际友谊[J]
.文史春秋,2005(10):41-43.
被引量:1
2
(美)保罗·唐纳顿著,纳日碧力戈.社会如何记忆[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
Ted Allen & Sydney Gordon, the Scalpel, the Sword,the Story of Doctor Norman Bethune, Re- vised Edition, McClellan and Stewart, 1971.
4
JAMES REANEY, Local Bethune Items China-bound? The London Free Press, May 3,2012.
5
《白研会通讯》第9期,2013年6月9日.
6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Eight_Men_Speak.
7
林岗.
集体记忆中的遗忘与想象——60年来白求恩题材的作品分析[J]
.扬子江(评论),2007(3):39-45.
被引量:6
8
齐丽.
从政治宣传到学术研究——我国白求恩研究70年概况[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0,30(4):29-34.
被引量:2
9
贺绍俊.
从思想碰撞到语言碰撞——以严歌苓、李彦为例谈当代文学的世界性[J]
.文艺研究,2011(2):14-20.
被引量:13
10
詹小美,康立芳.
集体记忆到政治认同的演进机制[J]
.哲学研究,2015(1):114-118.
被引量:49
共引文献
44
1
伍丹,杨经建.
“红色经典”与中国式现代性建构[J]
.社会科学,2021(5):182-192.
被引量:3
2
陈启权.
大众文化语境中文学经典的通俗化走向[J]
.长城,2011(6):4-5.
3
童文峰.
《小兵张嘎》之影视差异比较[J]
.电影文学,2006(7):10-11.
4
张敏.
动画《闪闪的红星》:蜕变中的历史再现和消费[J]
.芒种,2012(8):221-222.
5
吴子林.
自我作对的文学理论——2005年文艺学前沿研究报告[J]
.思想战线,2006,32(1):6-11.
6
杨经建.
“红色经典”:在“现代性”叙事中理解和阐释[J]
.东岳论丛,2006,27(1):105-111.
被引量:12
7
杨澜洁.
红色经典影视仍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J]
.大学时代(B版),2006(8):71-72.
被引量:5
8
姚丹.
“无产阶级文艺”理论、实践及其成效初析——以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为中心[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3):103-123.
被引量:3
9
杨经建.
论“红色经典”的经典性意义和经典化定位[J]
.广东社会科学,2007(4):160-165.
被引量:6
10
刘勇.
“红色经典”:虚假的命名?[J]
.文艺评论,2007(4):51-54.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9
1
王玉贵,顾莹惠,朱蓉蓉.
中国共产党民间外交理论与实践研究[J]
.党史研究与教学,2004(5):20-29.
被引量:11
2
林岗.
集体记忆中的遗忘与想象——60年来白求恩题材的作品分析[J]
.扬子江(评论),2007(3):39-45.
被引量:6
3
王京跃.
白求恩精神的现代意义——写在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一文发表70周年之际[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12):102-106.
被引量:11
4
刘影.
赤脚医生产生和存在的缘由及其启示[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107-110.
被引量:8
5
李德成.
毛泽东与集体化时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6(2):111-119.
被引量:3
6
张启华.
信仰、仁心与仁术--学习《纪念白求恩》[J]
.中共党史研究,2013(6):78-82.
被引量:2
7
周游.
“愚公移山”寓言在现代中国的阐释与运用(1936-1976)[J]
.中共党史研究,2016(1):15-25.
被引量:8
8
刘宇豪.
从上海走向世界:关于1960—1970年代“赤脚医生”经验推广的历史考察[J]
.上海党史与党建,2020(5):12-19.
被引量:2
9
陈金龙.
文化史视域下的中共党史研究[J]
.史学集刊,2021(1):4-8.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1
1
牛保秀.
八十年来中共纪念话语中的白求恩形象[J]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2021(1):83-93.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6
1
阮云志,戴玉珊.
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的大众思想政治教育特点研究[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9(1):59-66.
2
张智超,邓红.
新文化史视域下中共革命史研究的十大议题[J]
.中共党史研究,2023(4):122-139.
被引量:2
3
王萍,魏昭慧.
突发公共卫生危机背景下弘扬白求恩精神的当代价值[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23,36(12):1394-1397.
被引量:2
4
王刘伟,王锐.
中国共产党烈士纪念话语的建构(1921—1949)[J]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3(4):1-8.
5
陈莉莉,赵梦雅.
纪念白求恩:抗战时期白求恩纪念活动考察[J]
.中州大学学报,2024,41(4):55-60.
6
王刘伟.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烈士纪念的舆论聚焦——基于《新中华报》《解放日报》的考察[J]
.北京党史,2024(3):47-53.
1
别君华,周俐含.
后全球化语境下影视安全话语的文化性探析[J]
.教育传媒研究,2020(1):93-96.
被引量:5
2
李煜.
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的意义建构[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41-44.
3
程功群.
“台湾主体意识”的教育渗透及其对国家认同的影响[J]
.教育评论,2019,0(12):46-52.
4
马峰.
印尼华文教育的历史发展与华族身份认同调适——基于印尼华文文学作品的视角[J]
.民族教育研究,2019,30(6):143-151.
被引量:7
5
罗惠翾.
边境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几个关键问题[J]
.西北民族研究,2020(2):29-34.
被引量:33
6
李云雷.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读张庆国的《老鹰之歌》[J]
.南方文坛,2020(3):182-184.
7
王金胜,张爱玲.
神话的返魅与总体性重建——论作为一种文学症候的《山本》[J]
.百家评论,2020(2):104-112.
8
张春海.
高丽后期文集中的“中国”认同[J]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9(8):153-153.
华夏文化论坛
201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