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读汪曾祺20世纪40年代的小说仿佛在咀嚼一片涩口的面包,有点滋味,但很难说清楚是种什么味道。整体看来,这批小说或多或少都带有模仿、借鉴或探索的试笔成分,不能说毫无创制,但终究欠缺了些独属于汪曾祺的风格化、原创性特质。与其说是有规划、有目标的小说创作,毋宁说是汪曾祺早年的阅读积累与日常观察的文学反映。这种反映当然是十分丰富的,其中既有《复仇》这样的现代派意识流小说,也有像《河上》一样清新、抒情的沈从文式的作品。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51-154,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