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王小妮诗中主体与物象的关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王小妮自八十年代至今的诗歌中,抒情主体与物象之间始终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力,双方会在想象力的作用下,产生即刻的变形。这一变形,在她早年诗中,体现为"物""我"之间融洽和谐的互动,并通过第二人称、祈使语句、大词的使用等,展现出与广阔世界对话的可能。九十年代中期以后,物象的变形则偏向于表达主体对世事的冷静洞察与批判,主体也常直白宣喻自己的独立态度,但这些态度并不基于先入之见,而是同时渗透了瞬时的任性灵动以及与物象的共情,因而留下了一批佳作。不过,主体与物象之间"短兵相接"的写作方式,也使得王小妮的诗大多短制,在组诗与长诗的层次和结构上留下了一些缺憾。
作者 李倩冉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21年第1期22-31,共10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10

  • 1向卫国.论王小妮的诗歌[J].云南社会科学,2005(6):127-130. 被引量:3
  • 2王小妮.《诗不是生活,我们不能活反了》,《半个我正在疼痛》,第224页,北京,华艺出版社,2005.
  • 3王小妮.《一九九六年记》[J].诗探索,1997,.
  • 4王小妮.《诗不是生恬,我们不能活反了》,《半个我正在疼痛》,第217页,北京,华艺出版社,2005.
  • 5柏格森.《形而上学导论》,《西方现代文论选》,第83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 6燎原.《水晶的诗光:王小妮诗歌创作论》[J].特区文学,2004,.
  • 7王小妮.《木匠致铁匠》[A]..《现代汉诗:反思与求索》[C].作家出版社,1998年.361页.
  • 8徐敬亚.《王小妮的光晕》[J].诗探索,1997,.
  • 9王小妮.重新做一个诗人[J].作家,1996,0(6):53-56. 被引量:10
  • 10李震.王小妮:“活着”及其方式(评论)[J].作家,1996,0(10):42-47. 被引量:1

共引文献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