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视觉翻译主张运用多种模态符号来弥补语言符号翻译的不足,降低文化稀释的风险,推动本土文化的对外阐释和传播,而对基于中国故事改编的“返销式”电影的翻译传播,源文化元素在跨文化互动过程中仍存在被大量稀释、摊薄甚至失真的案例,大大增加了曲解中国优秀文化的可能性。以迪士尼改编真人版电影《花木兰》为例,解析视像视觉翻译过程中出现的“他者化”建构及由此引发的文化稀释现象,并将其归因于电影叙事的局限性、影视制作隐含的政治镜像以及西方文化霸权手段的更迭,这对于解构“返销式”电影中蕴含的西方价值观、探究国家形象建构与维护的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出处
《文化与传播》
2023年第6期82-88,共7页
Culture & Communication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特色话语翻译的多模态语用研究”(21YJC74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