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白话”的趣味、快感与革命属性的循环——从“白话文运动”到网络小说的“小白文”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1919年新文化运动伊始,“白话”不仅是某种文学观念的代表,也成为新式社会革命的象征。汪曾祺的小说对村庄的描写虽然明白如话,但里面隐藏了一种文人趣味,赵树理的文字则是一种有别于“文人趣味”的“农民趣味”或“民间趣味”,而在网络小白文中,“白”丧失了其审美意义,也不再有革命意蕴,“白”只是一种快感载体,它与修辞和内涵的距离越远,却成为互联网时代在学生和工人间进行传播的重要文学风格。在当代文学领域内,作为风格的“白”,一方面是某种对高级文学语言的指称,如对汪曾祺小说和散文的评价;另一方面,却成了对某种低级文学语言的形容。于是,“白话”具有了三种文本含义,一是革命象征,二是文人趣味,三是快感载体,而文学语言往往也会具有一种历史之循环的效果,如今,网络小说语言也渐渐沾染上前两种文本政治色彩。
作者 耿弘明
出处 《文化与诗学》 2023年第1期142-159,共18页 Culture and Poetics
基金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新时期西方理论思潮与中国文论话语”(项目编号:22JJD750014)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152

共引文献1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