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雷德侯在《万物》中认为“模件体系”在古代中国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生产方式。他将西方工业化以来的标准化生产设置为中国古代模件体系的对话对象,其用意在于引出有关批量化生产、个性化乃至艺术创造性的讨论。“再模件化”是中国传统艺术实现创造性的重要方法,正是在此意义上,其所依托的“模件体系”具有了创新机制的意义,而使得“模件体系”成为一种“创新机制”的原因在于其背后的思维方式。这引出了对中西两种文化中对于艺术自由、创造性的不同理解的讨论;同时这也体现了雷德侯的另一问题意识,即通过中国古代模件体系来回应西方世界中的艺术发展问题,并展开反思。在此意义上,中国模件体系是《万物》反思西方问题的路径和参照。
出处
《外国美学》
2021年第1期210-222,共13页
International Aesthetics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中国问题研究”(16ZDA194)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