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陶醉"是本雅明思考的关键议题,以形形色色的情境贯穿在其早中后期的写作之中,分化为艺术哲学的诸种概念。他将陶醉视为人类与宇宙合一的交往关系,当作现代文明重建古典精神秩序的经验之源。本雅明早期的《彩虹:关于迷幻的对话》聚焦于色彩的陶醉现象,以格吕瓦德的伊森海姆祭坛画为例,揭示了色彩作为空间生成意象的去知特征,随后在其模仿学说中发展为"去知的相似"。"去知"这一术语试图中止逻辑思维占有知识的方式,恢复词语的象征。这与本雅明同期接受卫礼贤《道德经》译本中"道"的译介相通。对原始感知的推重隐含着德意志观念论对认识原初基础的重新预设,这需要回溯本雅明写作《彩虹:关于迷幻的对话》同年的荷尔德林诗学研究。荷尔德林的"神圣的清醒"与浪漫派反思模式相区别,他取径柏拉图美学来反驳费希特知识学基础,以出离自我意识的方式归于主客合一的"存在"。这一规律深嵌于本雅明的认识论批判,亦合于陶醉经验和早年他对中国思想的吸收,尽管对后者是以间接的方式。
出处
《外国美学》
2020年第1期-,共18页
International Aesthetics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19M66052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8NTSS33)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