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48年独立后不久,缅甸便成为英美合作与竞争的场所,亦是东西方两大阵营争取的对象。以下选择三份美国对缅甸政策文件加以译介。三份文件分别出自于《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纸质版)《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缩微增补卷)和美国第二国家档案馆,或者为美国国务院文件,或者为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文件,均属于决策文件或政策执行文件。而且,至少是就后两份文件而言,学界还没有充分利用。三份文件的形成时间依次为1950年、1960年和1962年,大体上反映出了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美国对缅甸政策的阶段性变化。从中,学者们可以看到美国对缅甸战略地位的认知,对吴努和奈温政府对内对外政策的反应,以及在更宏大意义上的对第三世界国家“中立主义”外交的利弊考量。在第一份文件中,美国一面承认援助缅甸和保卫缅甸国家安全主要是以英国为代表的英联邦国家的责任,一面又认为英联邦国家对缅甸援助政策效果十分不理想,细甸对美国的疑虑要比对英国的疑虑小,并因此做好了“假使英国从缅甸撤退,那么美国将可能不得不临时顶替上来”的准备。从中可以看出,美国在一定程度上急于替代英国成为主导缅甸局势的外部力量。不过,对美国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反共。所以,杜鲁门政府一边积极筹划向缅甸提供援助,一边出于反共考虑希望保持与反政府缅甸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在华盛顿看来,一旦缅甸落入共产党之手,暹罗(今泰国)将可能紧随其后,最后整个东南亚在面对共产主义时都将变得几乎毫无还手之力。这样的认知逻辑可以被视为“多米诺骨牌理论”的雏形。第二份文件表明,美国政府对缔甸外交的分析并不严格区分“中立”(neutrality)和“中立主义”(neutralism)。事实上,二者存在明显区别,前者更多地是与战争联系在一起的国际法概念,后者更多地是与冷战联系在一起的政治概念。就缅甸外交而言,应该以“中立主义”而非“中立”加以界定。和一些已有研究结论不同,美国并没有僵化地反对缅甸的中立主义。相反,在华盛顿决策部门看来,美国应“平静地对待缅甸的中立,理解其所持的相关立场”。第三份文件形成于奈温政变之初。这时的美国似乎已经明显感受到了奈温军政府“不偏不倚、温和、不结盟”外交政策中蕴含的排外色彩。但很快肯尼迪政府就承认了奈温政权。原因之一是,美国认为此前的缅甸中央政府“软弱无力、优柔寡断且不稳定”,但缅甸军人“已经表明他们愿意并能够承担起防止国内局势灾难性恶化及控制国内共产党影响力的责任”。换言之,美国在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目标是反共第一,稳定次之,民主最末。面对对外部大国疑虑重重的奈温政权,美国只得明显降低在缅甸的政策目标,小心翼翼地注意自己的行事方式,保护缅甸人的“自尊心”,提高缅甸人的“自信心”。
出处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22年第4期172-183,共12页
History Research And Teaching
基金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思勉班”首批师生共同研究项目成果之一
2021年度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研究一般课题“‘新文科’视野下历史学拔尖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研究”(20212036)
2021年度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基于新文科建设的文史哲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构和路径探索”
华东师范大学2022年度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跨学科’视野下历史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