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何炳松新史学视域下的中国传统史学研究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国现代著名史家何炳松为西方新史学理论的译介做了大量工作。民国史家卢绍稷在谈到中西新史学派时说:“关于此派学者,西洋可以美国鲁滨生(Robinson)为代表,中国可以何炳松先生为代表。”①当代研究者则说:“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近代新史学由发凡起例过渡到发展壮大的转折时期,他丰富而系统的史学思想及翻译、撰写的大量史学论著在当时产生过重要影响。”
作者
徐国利
机构地区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出处
《理论与史学》
2020年第1期1-27,共2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多维视角下传统史学与中国现代新史学关系研究”(12BZS002)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中国传统史学
何炳松
史学思想
新史学
发凡起例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史学论著
转折时期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5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徐国利.
何炳松新史学理论对传统史学理论的传承和发展[J]
.贵州社会科学,2020(5):48-56.
被引量:1
2
陈峰.
错位的“新史学”:何炳松学术路向辨析[J]
.文史哲,2020(4):129-139.
被引量:3
3
徐国利.
现代科学观视域下的清学研究及其方法论得失——以新考据派史家胡适、傅斯年为中心[J]
.天津社会科学,2017(2):139-147.
被引量:4
4
周文玖.
何炳松的史学理论及其史学史研究[J]
.求是学刊,2000,27(4):97-103.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25
1
黄敏兰.
政治批判与学术建设——梁启超和鲁宾逊《新史学》的比较研究[J]
.世界历史,1993(3):88-95.
被引量:1
2
谭其骧.
何炳松与《新史学》[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3(2):53-53.
被引量:2
3
王晴佳.
胡适与何炳松比较研究[J]
.史学理论研究,1996(2):63-72.
被引量:4
4
徐国利.
中国现代文化保守主义史家对传统史学的新书写——以钱穆前期的传统中国史学研究为例[J]
.河北学刊,2014,34(4):1-7.
被引量:5
5
洪认清.
评何炳松对西方史学理论和方法论的译介[J]
.史学史研究,2002(2):38-44.
被引量:5
6
何炳松.〈史地丛刊〉发刊辞[J].史地丛刊,1920,(1).
7
何炳松.中国历代天文人文表·序[A].何炳松纪念文集[C].上海:华与师范大学出版社.
8
何炳松.西洋史学史,译者序[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
9
何炳松.浙江学派溯源[M].北京:中华书局,1989.
10
何炳松.〈史通〉评论[A].何炳松论文集[C].北京:中华书局,1990.
共引文献
8
1
冯晓梅.
近几十年来何炳松史学研究概述[J]
.黑龙江史志,2013(23):13-14.
2
周文玖.
朱谦之的史学理论及其史学史研究——以在中山大学的教研活动为中心[J]
.齐鲁学刊,2005(1):50-55.
被引量:5
3
徐国利.
傅斯年对传统历史学和语言学的继承与发展[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55-63.
被引量:1
4
王姝.
何炳松史学思想的再认识[J]
.历史教学问题,2014,0(4):108-113.
5
徐国利,潘云成.
胡适学术方法论对宋学、清学方法的继承发展[J]
.安徽史学,2018(3):154-160.
6
徐国利.
顾颉刚:现代科学观和疑古史观视域下的中国传统史学论[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6):679-692.
被引量:1
7
陈怀宇.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史学脚注传统之演进[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7(6):93-110.
8
周园.
论梁启超与何炳松的新史学观与方法论——以《历史研究法》为中心的考察[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1(5):141-149.
1
李勇.
20世纪50年代郭沫若史学观念中的史论关系[J]
.史学理论研究,2021(4):38-45.
被引量:3
2
李思洋,韩璇.
音乐史人构建史学方法论的重要性——读何炳松《历史研究法历史教授法》[J]
.最小说,2021(3):54-55.
3
书讯[J]
.世界历史,2006(1):83-83.
4
周青,袁珍.
中美语境下的鲁滨逊“新史学”[J]
.时代人物,2021(19):44-45.
5
王晴佳.
史学史研究的性质、演变和未来:一个全球的视角[J]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1,38(6):100-101.
6
任祖镛.
持论公允,见解独到——李清的史学论著评说[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21,36(9):74-79.
7
刘迅.
媒介变革与史学观念转向:新媒体语境下中国动画电影研究的方法与视野[J]
.电影文学,2021(8):54-58.
被引量:2
8
三明学院学报2005年总目次[J]
.三明学院学报,2005,22(4):481-484.
9
张叶叶,柳三变(图).
爱憎分明,尚隐而显——浅析《晋灵公不君》中的“春秋笔法”[J]
.中学生百科,2021(26):43-45.
10
李镇(受访),沃可心(采访),沙丹(采访).
通往中国电影史:将自己作为途径——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镇[J]
.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2021(4):29-40.
理论与史学
202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