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北宋新經學運動從孫復、歐陽修開始,便表現出對原來經典體系的不滿,要求重新確立儒家的經典體系。歐陽修所謂"黜其雜亂之説,所以尊經也",正是有"破"才有"立"之義。但應該講,直到熙寧年間王安石的經學崛起,新經學才在"立"的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王安石將文本的檢擇與其變法的理念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其所確立的"七經",與後來隨著理學的興起而逐漸成立的"四書"體系不同。他是基於什麼樣的原則與理念確立這一經典體系的呢?對此,雖然有一些學者關注王安石對《春秋》以及《儀禮》的態度,但對他檢擇這一經典體系少有系統、全面的分析。~①筆者不揣謭陋,依據相關資料考論如下,希望對學界進一步瞭解這一時期經學的發展有所裨益。
出处
《孔子学刊》
2019年第1期152-165,10,共15页
基金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宋明理學史》”(17ZDA013)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