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乾隆四十七年(1782)刊成的汪啓淑刻本《説文解字繫傳》,始於翁方綱、吴克元、沈心醇、丁杰、桂馥等人在乾隆四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間在京師地區進行的《繫傳》傳録、校勘工作,並與翁方綱、汪啓淑、程晉芳乾隆四十四年的謀劃刊刻有密切關係。乾隆四十五年,汪啓淑刻本陸續發刻,隨著沈心醇、宋葆淳、桂馥陸續出都,翁方綱襄助汪氏確定版式並核對校樣。汪啓淑刻本最終以經過多次校勘的翁方綱藏《繫傳》抄本爲底本,篆文取汲古閣本《説文解字》,附入朱文藻《説文繫傳考異》的《附録》,另經謄清寫樣後刊成。由於時在京師的翁方綱等人所藏《繫傳》抄本皆爲缺本系統,底本有篆文、説解脱漏,加上校刊時多據大徐本改小徐本,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汪刻本的學術價值。
出处
《经学文献研究集刊》
2019年第2期183-214,共32页
Journal of the Studies on Chinese Classics and Literature
基金
北京師範大學青年教師基金項目“《説文解字》與清代學術”(項目號310422118)階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