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引言耳杯始于春秋战国,是由椭杯、舟演变而来,盛行于秦汉至魏晋、南北朝。作为汉代考古发掘常见的器物,其取材广泛,名目繁杂,使用普遍,是汉代生活的真实体现[1]。漆耳杯的基本形状为椭圆形,平底,因其两侧各有一耳,多称为"耳杯"。在古代,漆耳杯主要是用于盛酒、盛羹或盛食的生活用器[2]。本文中的荆州沙岳印黑色素面漆耳杯残缺严重、断裂碎片多,且漆皮卷曲变形,亟需进行保护修复。二、器物现状及病害荆州沙岳印黑色素面漆耳杯胎体材质为楠木,黑色生漆通体髹饰。我们对耳杯进行了病害调查,胎体病害主要有残缺、断裂、裂隙、变形等,其中耳杯胎体断裂为9块.
出处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43-46,共4页
Jianghan Archae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