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全面抗战初期,国民政府与小国的外交关系以英法等大国的立场为外交决策基本依据,这是国民政府处理与暹罗关系的基本思路。暹罗于1939年6月24日改国名为“泰”,引起国民政府的猜疑与不安,将此事与日本相关联,预判这是暹罗倒向日方的征兆之一。出于中日战争和西南民族边疆安全的考虑,国民政府非常重视暹罗改名事件。在暹罗公布改名前,国民政府已经关注到事件背后的日本因素和日暹关系日趋紧密,但寄希望于英法的遏制力。暹罗正式改名后,国民政府进行内部研究和局势观望,并在外交层面试图联合英法遏制暹罗亲日,在内政层面努力加强西南边疆的安全建设与增进西南民族团结。国民政府最终接受暹罗改名,其出发点是基于抗战大局,但无力阻止暹罗成为日本仆从国,1941年泰国彻底倒向日本,远东战场局势发生变化。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战时中国社会研究”(19JJD770006)的阶段性成果
南京大学“仲英青年学者”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