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屈辱象征与国家认同:晚清民国时期国耻地图研究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大肆侵占中国领土,朝野上下因此为亡国焦虑所笼罩。为让国人铭记国耻,进而以实际行动收复失地,有识之士、政府机关、社会团体纷纷绘制出版令人触目伤心的国耻地图,这些地图既展示盛世疆域辽阔的民族荣光,又渲染了近代丢番失地、丧权失利等奇耻大辱,试图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巨大反差来刺激观众的视觉与情感,让恐慌、焦虑、愤怒与不甘情绪在交互激荡后形塑国人民族认同,增强收复失地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作者 熊斌
出处 《近代中国》 2022年第1期257-281,共25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民国时期国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14CZS043)阶段性成果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抗战时期国难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20BYKZ05)的研究成果 中央高校创新团队项目“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项目编号SWU1709101)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99

共引文献127

同被引文献56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