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楚簡所見从“戔”諸字,出現頻率高,形體變化大,各家考釋意見紛繁,向難論定。綜合字形排比、辭例分析以及文獻對讀等三方面的證據,我們認爲,裘錫圭先生早年釋“戔”的意見最具卓識。受裘先生的啓發,我們從字形演變規律出發,考釋出楚簡“戔”字系列變體,梳理了从“戔”諸字的各種用法。結合楚簡“戔”字變體或近“小”“少”形,而“小”“少”又可與“雀”通假的情况來看,《尚書·秦誓》中的“■”,應即“■”之訛,古韵應歸“元部”,與其異文“戔戔”“諓諓”爲一字異體,當從僞《孔傳》訓“察察”。清華拾《四告》中的兩個“■”字,亦是“■”字訛體,分别讀爲“察告”“察叩”,與包山簡可相互證。
出处
《简帛》
2022年第2期27-50,共24页
Bamboo and Silk Manuscrip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