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箱”“箧”“笥”是古代汉语中的常用词,但如今多用“箱”而少用“箧”“笥”。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采用穷尽式分析的方法,对“箱”“箧”“笥”自春秋战国至民国初期的语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比较三者出现频率和所盛放物品的数量、种类,得出结论:经过春秋战国至晋、南北朝至宋、元至民国初期的三个时期的演变,“箱”由一开始的不承担盛物之具的功能到彻底覆盖“箧”“笥”贮藏物品的功能,并于民国时期在这一义项上完成了对“箧”“笥”的历时替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能看到“箱”“箧”“笥”三者的发展脉络,梳理汉语词汇的演变,有利于汉语史基础词汇的研究。
出处
《汉字文化》
2023年第19期99-101,共3页
Sinogram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