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浅谈类型化人物塑造的文化内涵与现实意义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以《三国志演义》为代表的中国古典类型化人物典型的形成具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们既是传统相人术文化的延续,同时也是民间文学累积发展的成果。时至今日,类型化人物形象不同于“模式化人物”,而与“个性化人物”一起,各自在文艺作品中发挥着自身独特的现实价值与艺术魅力。
作者 刘玉龙
出处 《汉字文化》 2022年第S02期126-128,共3页 Sinogram Cultur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18

  • 1齐裕焜.镜像关系:魏延与关羽[J].文学遗产,2005(1):60-70. 被引量:3
  • 2赵少侯.《座谈老舍的<茶馆>》.《老舍的话剧艺术》,文化艺术出版社,1982年版,第397页.
  • 3黑格尔.精神现象学[M].北京:商务印刷馆,1979..
  • 4谢选骏.神话与民族精神[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
  • 5老舍.《茶馆》,《老舍全集》第1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
  • 6谢肇.五杂俎[M].周光培编.历代笔记小说集成:宋代笔记小说第五十五[Z].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 7[日]板元宇一郎.相与中国人[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9.
  • 8神相全编·相德器第五[M].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第六百三十五卷相术部[Z].
  • 9.神相全编·相德器第五[M].,..
  • 10爱·福斯特.《小说面面观》,见《小说美学经典三种》,第234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共引文献2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