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包山楚简与《说文解字》异体字对比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of variant characters between Baoshan Chujian and Shuowen Jiezi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文字的需求迅速增加,新造字大量涌现;书写工具和材料的改进,导致了字形和字体变化;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文字的地域性特点日益明显,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现象较为突出。战国时期的楚国已经形成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的文化特色,在文字方面也表现出突出的地域特点,与秦朝的规范字体小篆已经有所不同,产生了大量的异体字。本文选取《包山楚墓文字全编》中的楚国文字《说文解字》中的小篆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对应的异体字,探索异体字的类型和形成的方式。
作者 汪艳霞
出处 《汉字文化》 2020年第7期1-3,共3页 Sinogram Culture
关键词 异体字 形声化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4

  • 1郑林曦.精简汉字字数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 2沈兼士.汉字义读法之一例[M].沈兼士学术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6.
  • 3拟废除的400个异体字表草案.中国语文,1955,(1).
  • 4钟吉宇.谈谈第一批异体字表的几个问题[J].语文建设,1963(4):10-12. 被引量:6

共引文献6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